长三角正在批量打造“4小时工业区”。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从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三省一市优势互补。上海主要产业优势明显 ■江苏省三大制造业产值比上年增长9.1%。高端制造业表现显着 ■ 工业增加值增长7.4%,装备制造业贡献率超过70%。浙江省数字贸易领跑 ■ 数字贸易额4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安徽省深耕高新技术产业 ■信息、专业技术、研发设计等服务业投资快速扩张 记者 10天前国庆节期间,长三角地区举办了三场备受瞩目的工业会议: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和第四届世界数字贸易博览会于9月20日至29日分别在合肥、上海和杭州举行。参观展厅后,记者愈加感受到,原来分散在长三角的产业被“联动起来”,汽车产业“四小时产业圈”拓展至包含智能等先进制造业,共同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扩大集群效益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在这三大产业大会上占据重要席位。事实上,谈及长三角产业链,汽车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尤其是“4小时工业区”,早已成为长三角的黄金象征。随着嵌入式智能产业的快速迭代,记者在今年的工业展和数字交易会上发现,集团的“四小时产业圈”优势已从汽车行业复制到机器人行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工业机器人出口额为20.5亿元,占全国一半。其中,浙江、安徽两省产量几乎翻倍,上海手术机器人出口量增长2.3倍,占全国出口量的80%以上。上海新星进博会,内置了几款智能手机。公司展出智能产品,并公布“AI+机器人”转型计划。记者了解到,新思达的很多机器人都是“4小时产业圈”的产品。控制器是从上海,浙江伺服电机,江苏减速机,安徽外壳。主要零部件和材料可在长三角地区本地采购。多位现场智能专家表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本土制造、系统集成等重要要素在长三角地区集聚,国内企业与国外巨头形成良性竞争。同时,上海重点大学、张江工业园区等协同创新模式也将帮助体现智能快速从校园走向工厂车间。强化“链主”引领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上海松江起步,2017年延伸至嘉兴市、杭州市。随着长三角高铁网络不断密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d 科技创新委员会现在正在从高速公路时代转向高铁时代。长三角G60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展览馆告诉记者,长三角G60科技创新走廊覆盖金华、苏州、宣城等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省的9个工业城市。原本需要四辆车、一小时才能完成的行程,现在乘坐高铁仅需两小时即可完成。这意味着“4小时工业区”有望进一步缩减至2小时。在数交会上,记者看到,长三角G60科技创新走廊重点展示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版图,上百家企业名单十分震撼。这张地图显示,长三角地区从c开始计算机算法,开发智能产品,最终扩展到智能应用领域。演讲中,代表介绍了库卡机器人、蚂蚁数码等在产业版图上扮演“链高手”角色的上海企业。位于上海临港的RT-Thread是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隐形冠军”,累计安装量达25亿台以上。 RT-Thread创始人兼CEO濮翔表示,中国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和超越,需要构建以独立操作系统为纽带的协同生态系统,促进IP、芯片、硬件、软件和应用全链条的紧密结合。转载自第4页(上接第1页) 从这个意义上讲,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产业已经具备了完善的高端产业基础。 制造业苏汽车、机器人、铁路运输等,也负责这些行业。 “世界正处于嵌入式智能爆发的前夜,今年将迎来业务发展的拐点,最终将成为继手机、汽车之后的‘下一代巨型智能终端’。”致远机器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邓泰华表示,致远机器人刚刚启动了首个专注于嵌入式智能产业链培育的业务加速计划。 三年内打造50多个早期高潜力项目,打造千亿元产业生态圈。这必将巩固上海在嵌入式智能行业的“链霸”地位。 9月24日,“长三角一体化智能产业联合体”在行业展会上揭晓。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表示,上海正在千方百计推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嵌入式智能产业集团,初步建成涵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间车身制造、下游综合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取得创新突破,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机器人精准控制等一系列重要技术合作方面,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繁荣生态共赢在数博会人工智能产业展区,巨型Rokid AR眼镜十分引人注目。 “戴上之后,只要说出指令,眼镜就能识别眼前的物体,并以绿色字幕显示在镜片上。”杭州灵办百公司技术人员叶灵告诉记者,虽然重量仅重49克,集成了摄像头、芯片、电池、麦克风、扬声器等,可以执行摄影、翻译、导航和听音乐等功能。引人注目的是,这些眼镜可以让您“看到并付款”。无需用手机扫描代码。只需“查看”付款代码并说出即可进行付款。这一全球首创的功能是与上海支付宝合作开发的。两家公司将继续拓展停车缴费、手机充电、水电燃气缴费等相关支付领域,以及语音打车、订餐等相关支付领域。场景。与Rokid眼镜的“看支付”类似,“上海研发+长三角制造”和“上海金融+长三角产业”的组合在这三场行业会议中随处可见。 “在长三角产业版图上,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弥补长三角G60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展览馆主任告诉记者,杭州、苏州等城市有很好的人工智能算法和很好的材料产业,芜湖市有本地机械制造优势, 合肥市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崭露头角。上海的集聚效应尤其明显。长三角各大企业愿意在上海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此外,上海的主导地位和金融业也可以为长三角的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参与本次活动的企业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诉求强烈,“循环经济”“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纵观今年上半年长三角的经济数据,明显看出,三省一市的优势产业各具特色,可以优势互补,构建良好的共赢生态系统。比如上海重点产业优势明显,今年上半年,三大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9.1% 今年,其中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分别增长12.3%和11.7%。江苏装备和数字化制造成效显着。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贡献率为73.5%。浙江省数字化走在前列 商业,数字贸易额达到415 Billi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同比增长13.2%。受益于科技创新的安徽省在高新技术领域不断发展。今年上半年,信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5.9%、45.3%和94.8%。 “三省一市的产业结构几乎呈梯度发展,各有所长”,面对嵌入式智能市场广阔的蓝海,单打独斗的舢板模式已经过时。零和游戏没有未来,闭门造车也很难成功。未来,我们必须从竞争领先走向合作共赢。”浙江中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包先生表示,嵌入式智能机器人将重塑世界制造和服务业,更重要的是,将要求贾龙说,我们将联合行业努力实现“在一个地方工作”。
(编辑:秦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