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房地产行业开辟新路径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其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仅事关行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建筑、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数字化、智能化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大力度,凝聚共识,探索与新质量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发展模式。构建智能建造体系 智能建造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在24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建筑试点,包括北京、深圳、苏州、长沙。通过扩大试点应用场景,探索培育智能建筑新产业,使这种新的建造方式得到加速应用,为建筑业转型提升、提质增效发挥示范作用。智能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及改造正在加速推进。北京组织开展了BIM软件研发、智能生产线、智能工程机械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实现了软件平台自主可控、零部件智能生产线、数控滑模等11项智能施工技术创新的实施。此外,青岛支持企业科技研发转型成就并将机器人系统应用于住宅建设。合肥市铁路轨道无人智能监控系统等三项科技成果获得全省首个重大技术装备认定。近五年来,武汉共获得智能建筑相关专利181项。智能建造相关技术标准正在陆续出台。重庆市和四川省联合发布《川渝城乡建设和住宅领域施工机器人和智能工程机械选用目录》,明确了40余种施工机器人的场景和应用要点,指导川渝地区建筑企业推广施工机器人和智能工程机械应用。京津冀三省联合编写出版了《技术研究《建筑工程智慧建造条例》指导京津冀地区智慧建造技术发展,支持提升京津冀地区智慧建造标准化应用水平。加快建筑业智能化体系建设。在产业链建设方面,武汉、深圳、佛山建立了产业链运行机制,加快建设工程智慧化建设。 上下游企业集聚整合。例如,佛山市不断探索建设建筑机器人应用示范区。由1家主要“链主”公司、3家建筑机器人应用公司和8家建筑机器人产业协作公司组成,形成影响20多家上下游建筑机器人研发的产业群,生产支持、培训和应用公司。 2024年,总销售额将达到5000万元以上。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重庆与大企业建立重点场景应用项目推进机制,引导9家建筑机器人企业,研发墙板安装、两栖巡检、点云扫描等6种建筑机器人。同时,依托试点加大宣传应用,相关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住建部官员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建筑企业的指导和支持,加大企业创新力度。实现整体定位,进一步做精、做强、做精、做专,培育形成一批智能建筑领军企业,在我国企业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建筑业。数字家庭建设正在加速。多个地区大力推进“好房子”创建。 “好房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住在那里的人可以过上更智慧的生活。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住宅工程规范》对智能住宅建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住宅建筑应配备通信系统、公共移动通信信号可覆盖住宅建筑和电梯轿厢内的公共空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费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数字家庭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深度融合的重要运营商,是扩大内需、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手段,对推进数字家庭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打造安全、舒适、绿色、智能的“美好家园”。我国开展数字家庭试点,18个试点地区聚焦家庭空间多样化需求并取得积极进展。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是建设数字家庭的前提。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在出让住宅用地时明确了数字社区的硬件建设要求,建设数字家庭前置通道,通过四网融合,提高电力、信息网络的连接能力,满足数字家庭系统的需求。江苏省张家港市构建了“家庭综合信息盒+数字家庭安防平台+数字家庭基础平台”的整体架构,通过“今日张家港”手机客户端或室内交换机提供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和智能家居产品服务。安徽省宁国市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或通过多层次平台协作在线获取智慧社区服务。目前,已有7.6万户家庭接入该平台,解决各类问题约4.1万件,受理率100%,解决率99.9%。拓展应用场景是数字家庭建设的重点。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为200余名独居老人安装了“一键求助”按钮,正在利用智慧养老中心的“虚拟养老院”为辖区老人提供家务、医疗、膳食等服务。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丰区,辖区内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具有火灾、燃气泄漏报警功能的物联网传感器、天然气电磁阀、智能开关,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总共收到了 23,000 多个警报,25,000 多个自动警报来自平台的语音通知、25,000 多个自动短信通知和 1,000 多个手动短信通知。创新应用程序是构建数字家庭的起点。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是一家家庭供水企业。为实现用电量、用气量的智能监测和数据分析,管道中广泛安装物联网传感设备,利用大数据推动智慧治理。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正在加大力度培育企业级智慧产业,吸引产业链企业,促进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广州市番禺区正在推动家居数字化发展,推出家居装饰、厨卫共享活动。来自该地区的 50 多家与数字家庭相关的公司参加了此次活动。智能家居产品销量突破5000万亿元,占比9.7%。补贴金额超过800万元,占比10.76%。新模式持续影响着房地产行业。据说数字化、智能化已经迫在眉睫。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吴静认为,房地产行业正在从以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向基于数字技术、聚焦新生产力的新型发展模式。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会给房地产企业带来哪些变化?龙湖集团将“龙智设计”运用到糖果工艺建设中,通过“5M虚拟施工”,龙湖东安天街项目从设计到认证仅用时90天,比行业平均水平快170天。设计变更率仅0.5%,明显低于其他同类项目。通过使用执行24小时自动检查“AI智慧眼”,每个项目每天减少人工巡检3.6小时,垃圾处理响应效率大幅提升。 Service Link打造“即时响应服务生态”,工单处理效率提升62.5%,将房地产服务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在吴晶看来,房地产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仍需努力。研究发现,虽然超过一半的企业制定了数字化转型战略,40%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数字化部门,但其转型结果仍与预期相距甚远。工作效率 很少有公司能够实现定量的改进,并且大多数公司没有衡量数字效益的系统。吴静认为,数字智能的变革并不是技术的简单叠加。企业需要重塑核心竞争力适应数字时代,从组织文化、业务协作、数据能力等基础方面入手。只有当企业不再将转型视为IT部门的任务,而是作为全员参与的战略工程时,才能真正完成从传统开发商向数字化智能地产运营商的转型。 “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重塑房地产行业的生态系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会提高行业的运行效率,还会创造新的增长点。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聂建国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大模型、计算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和区块链一起,建筑将真正变得“响应式、互动式、进化式”智慧生命体。利用数据元素,为行业开辟新的价值增长途径,促进企业从“空间提供商”向“数据服务提供商”转型。 (商报记者 康旭)